活体背部黑褐色,至腹部渐浅黄色。沿侧线上下各有一狭窄的黄色纵带,约在腹鳍与臀鳍上方各有一黄色横带,交错形成断续的暗色纵斑块。尾鳍两叶中部各有一暗色纵条纹。 [4]
性别鉴别:黄颡鱼的性别主要可以从第二性征加以鉴别,雌体腹鳍后面依次是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其中后面两孔靠得很近。性成熟的雌亲鱼体形较短粗,腹部圆而饱满,且富有弹性,将雌亲鱼从背部向上托起,外观上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卵巢轮廓,生殖孔明显,红肿略外突。雄性个体腹鳍后面依次是肛门、生殖突,生殖突末端的开口是泄殖孔。性成熟的雄亲鱼个体一般大于雌亲鱼个体,在臀鳍前肛门后有明显的0.5~0.8厘米生殖突起,呈乳头状,略显红色。
黄颡鱼生存水温为1~38℃,低温0℃时出现不适反应,伏在水底很少活动,呼吸微弱,3天时间出现死亡。高温39℃出现不适现象。鱼体失去平衡,头朝上,尾朝下,呼吸由快到弱,1天左右出现死亡。在8~36℃范围内温度对黄颡鱼成活率影响不大,而与生长有较大关系,低温时黄颡鱼虽能少量摄食,但基本不生长,其生长温度范围为16~34℃,范围为22~28℃。水温对其摄食有显著的影响,开始摄食水温为11℃。较低温度下,黄颡鱼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当温度上升达到29℃时,黄颡鱼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黄颡鱼的最适摄食温度为25.28℃,摄食率为4.06%~4.36%,试验温度26℃时,获得摄食率4.36%。
虽然黄颡鱼的食性较广,但饵料组成都比较简单,不同的体长阶段都是以1~3种饵料生物为主,而且由浮动生物向底栖动物转变。 [6]
生长规律
黄颡鱼属小型鱼类,生长较慢,黄颡鱼0+-2+龄为性成熟前的旺盛生长阶段,平均增长率较高。特别是1+龄阶段生长最快,一般至1+龄大部分性成熟,2+龄全部性成熟,3+龄以后体长相对增长率递减明显,但由于性腺的发育,体重相对增长率递减缓缓慢。 [6
黄颡鱼品种独特,对生长环境和养殖管理要求相对较高,养殖时必须把握好以下六大措施。 [8]
池塘宜深,水质良好
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长于水体底层,生存温度6~38℃,最适宜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耐低氧能力比常规鱼类略差。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应符合以下条件。 [8]
水深适宜:水体要有一定深度,必须达到2米以上,如果水深不足,光照过于强烈,不适合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生活习性。 [8]
水源充足:池塘必须有稳定、充足、无污染的自然水源,要求一年四季都有优质水源供应。 [8]
能排能灌:要求池塘有完备的进、排水系统,排灌自如,建有安全可靠的进、排水口,配套建设网具等拦鱼设施。 [8]
底质良好:要求池底平坦,方便鱼类捕捞,池塘底质以沙质土,底部淤泥控制在10厘米左右。池底必须做到保水及保肥性好,易于培肥。 [8]
水质良好:水质要求符合养殖用水标准,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水质,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以上,水体有活水常年流动。池塘面积适宜,配备增氧机、抽水机、投饵机、养殖渔船等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