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维诺茅台收藏馆

冬虫夏草的形成奥秘

张先生    2019-08-04 02:14:54    3744次浏览

我们都知道冬虫夏草是鳞翅目中蝙蝠蛾幼虫囊被冬虫夏草真菌寄生染病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它是我国历代珍稀的名贵中药材和上等保健食品。仅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五个区中北起祁连山,南至滇西北高山,东自川西高原山地,西达喜马拉雅山的部分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就在3500-5300米,其核心分布地带正式处于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的源头和上游的高寒草甸内。但对于绝大多数朋友来说,冬虫夏草的由来还是神秘不可理解的。

【冬虫夏草的生长条件】

据专家估计冬虫夏草物种形成的历史与青藏高原形成年代相似,也有70万年左右。当然虫草的生长条件还是很苛刻,在冬虫夏草分布的产区局部存在着现代冰川,气候寒冷,年平均温度为11度,一年中就有一半时间被冰雪覆盖,最冷世界温度可达零下30摄氏度至零下四十摄氏度,暴露在外的脸部和手感觉寒冷刺骨。无霜期短,只有20至30天。冻土时间长,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长极为缓慢。降雨量少,青藏高原是全国降雨量最少的地区,尤其是在高海拔的冬虫夏草产区降雨量更少,年降雨量仅有556-651毫米。沙尘暴多,每年的2至5月份是沙尘暴季节,每天都有大量的沙尘被狂风吹起,常常是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日照充足,紫外线强烈,特别是在下午的13点至15点紫外线照射最为强烈,以致造成当地藏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植物被晒后,叶片卷曲,呈焦灼状。空气干燥,其湿度小于20%,人们口唇干裂,皮肤起皮屑,头发干枯。空气含氧量很低,仅为内地空气含氧量的50——60%,在这样缺氧的环境中,人们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口唇青紫,常常需要张大嘴巴帮助鼻腔呼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白天有阳光照射时比较温暖,当太阳落山后,温度就骤然下降,晚上要比白天低10——15度。正是青藏高原雪域高寒草甸冬虫夏草产区极为恶劣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才造就了冬虫夏草独特的神奇药性。冬虫夏草的有效成分——菌丝体是在大气平均温度2℃左右时开始生长,当土壤温度达到14~16℃时生长。在十月上、中旬地温低于零度时菌丝体就停止生长,并在冻土中越冬;至来年夏天的五月大气月均温达到6℃左右时,子座开始长出地面,随着气温和地温的升高,冬虫夏草的子座渐渐伸长肥大。

【冬虫夏草的形成过程】

冬虫夏草真菌具有很强的寄生性,其产量的多寡与地下的蝙蝠蛾幼虫的数量和被感染的情况密切相关,寄主蝙蝠蛾幼虫分布密度大时,一般产量也多。而寄主蝙蝠蛾幼虫的地理分布则受植被、土壤结构和当地气候的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蝙蝠蛾幼虫在地下生活,主要啃食草本植物或灌木植物的根系。湿度对冬虫夏草的生长亦有一定影响,大气相对湿度为80~90%时冬虫夏草生长,此时子座生长快而肥大;干旱、大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则不利于冬虫夏草的生长。

冬虫夏草真菌的寄主昆虫——蝙蝠蛾的生活周期,在自然条件下需要4~6年才能完成,其幼虫成长期最长可达6年,而蛹期、成虫期和卵期则较短,共为四个月左右。蝙蝠蛾幼虫喜食蓼科等高山植物的地下根茎,对土壤的结构、温度、湿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蝙蝠蛾幼虫越冬,具有惊人的耐寒性,而高温环境则使幼虫容易染病而死亡。蝙蝠蛾幼虫的成活率很低,在其漫长的生活周期中,生态环境的改变或病虫害侵袭都会影响到幼虫的数量,进而影响到冬虫夏草的产量。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冬虫夏草真菌千万年来之所以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生态环境中顽强地生存、繁衍,正是因为它所具有的极强生命力和非凡的适应能力,也才能够为人类提供其单一的菌丝体营养,而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对这种单一的小分子结构营养才非常容易接受吸收,从而才能达到免疫力的增强,健康长寿。

店铺已到期,升级请联系 15923987592
联系我们一键拨号1514509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