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蛋白质提供重要来源之一的家禽和家畜产品对药物残留的控制会越来越严格,因此畜禽传染病的防控主要以兽用疫苗免疫来实现,但现实畜禽养殖生产实践中,虽然制定了合理的免疫程序和操作方法,但免疫失败依然屡屡发生,给国内畜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压力。根据笔者多年的兽用生物制品的使用、服务及饲养管理实践的经验,综合分析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疫苗选择和使用不当
1.1疫苗的选择不当
选择无农业部GMP认证、无兽药生字(xxxx)xxxxxxxxx或农医药便函[xxxx]xxx号批号的生产厂家的疫苗或三无产品,会造成免疫失败或引发更大或新的疾病流行。
1.2疫苗免疫途径和日龄不当
山鸡苗养殖场没有根据导致每种疫病发生的病毒本身的特性、组织亲嗜性、易感日龄和感染途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正确的疫苗免疫接种途径,很容易造成免疫失败,可能引发疾病。如灭活疫苗只能采取注射免疫(肌肉或皮下注射)的方法才能够刺激体态产生足够的抵抗外界病毒感染的抗体,但采用饮用的方法就会造成免疫失败。有些疫苗免疫日龄要求严格,如MD疫苗必须在雏鸡出壳24小时内接种,鸡贫血因子只适于10-16周龄鸡的免疫,传染性脑脊髓炎活疫苗必须在种鸡开产前4周免疫接种,如接近开产或产蛋后免疫会造成疫苗毒直接垂直传染给子代,造成雏鸡发生脑脊髓炎病。传支活疫苗H52只能用于30日龄以上,且经过H120基础免疫的鸡群,如首免(1~3日龄或7~10日龄)使用H52进行传支免疫接种,极易引起强烈的免疫应激反应,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3免疫操作不正确
山鸡苗对于疫苗免疫接种来说既要追求速度又要确保免疫质量,反之,虽然进行了疫苗免疫,但不会收到确实的免疫效果。如点眼、滴眼免疫时,疫苗液没有完全吸收就放鸡;饮水免疫时因饮水器数量不足而个体鸡只饮疫苗不均匀,饮苗时间过长、过短或疫苗稀释液中没有添加疫苗保护剂(2%的脱脂鲜牛奶或0.3~0.5%的脱脂奶粉),都会造成因个体鸡只免疫剂量的过量或不足而引起免疫失败(如含传支的活疫苗,无论是滴鼻、点眼还是饮水免疫,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否则因疫苗抗原的衰减速度加快而造成免疫失败)。
1.4疫苗保存、运输温度不合理
山鸡苗冻干疫苗的贮存和运输过程必须保持在冷链状态下,切忌反复冻融和阳光照射造成抗原的大量损失而影响疫苗的使用效果;灭活苗也要在2-8℃条件下贮存和运输,确保疫苗效价不受影响。
1.5滥用疫苗
有很多养鸡户疫苗使用有很大的随意性,如随意加大免疫剂量,这不仅干扰鸡只免疫系统正常的应答反应、且极易产生免疫麻痹和免疫耐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随意搭配,出现抗原竞争现象而造成另一种疫苗免疫失败(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和新城疫疫苗,两种活的单疫苗混合使用会因为传支抗原干扰机体对新城疫抗原的免疫应答,而引起新城疫的免疫失败)。
1.6免疫程序设计不合理
山鸡苗免疫程序不能根据养殖场周边地区疫病流行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生搬硬套别人的程序,有时会造成免疫一种疫苗后就发生该种疫病。
1.7稀释液使用不当
对于活疫苗选用生产厂家随带的免疫稀释液,如没有稀释液可选用灭菌生理盐水、去离子水(蒸馏水)或纯净水。若选用含有消毒剂或漂白粉的水来稀释活疫苗,水中的消毒剂成分会使活疫苗的抗原失活,大大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造成免疫失败。
2.免疫抑制病的存在
山鸡苗免疫抑制性疾病一般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的多种传染性因素及非传染性因素所导致的疾病总称。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营养因素、霉菌毒素、免疫耐受、应激和抗原竞争等,其中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尤为严重。目前主要有MD、AL、IBD、CIA、RE、REO等多种传染病病原体,均可损害禽类的免疫器官如法氏囊、胸腺、、盲肠扁桃体、肠道淋巴样组织等引起鸡免疫系统的损害而导致免疫抑制,此外,NDV、AIV、球虫病等也可引起禽类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
3.应激频繁
山鸡苗现代养禽业使禽类每时每刻都处于应激因素的包围中,如炎热天气、运输、捕捉、化学物质刺激、频繁免疫接种等。这些应激因素刺激脑垂体产生过量促的肾上腺皮质激素,造成T淋巴细胞的损害,使得法氏囊、胸腺、淋巴样组织机能退化,免疫器官对抗原刺激的应答能力降低,从而造成机体免疫抑制。
4。营养不均衡或缺乏
饲料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维生素及其它营养成分都对鸡免疫力有显著影响。营养缺乏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多种微量元素缺乏时,能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造成抗原的免疫反应明显受到抑制,引起免疫不完全或免疫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