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晶视通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时代的充电桩行业 一路荆棘的机遇

邓经理    2019-11-10 07:19:10    2416次浏览

众所周知,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电动汽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除各大传统汽车厂商迅速转型之外,造车新势力也借着“东风”,如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等均已加入了新能源汽车之战。

那么主机厂的迅速响应是一方面,另一面消费者的困扰显得异常严重,究其原因,除了对于新能源汽车品质的质疑以外,就是充电与传统添加汽油相比,便利程度相差太大。

就拿北京来说,目前连停车位都无法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个人充电桩俨然已经成为少数有钱人的特权,想要装电桩,必须有固定车位,硬性条件的不允许让许多人感到无奈。

在谈充电桩之前,先来聊聊它的上游市场——新能源汽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销售8.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47.7%;1月至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49.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97.1%。

如此蓬勃发展的电动车带来了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的市场新机遇,在国家鼓励和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在2020年将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政策硬性限制,产品不断完善,都不断鼓励着消费者更新自身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这片前景广阔的红海市场早已炙手可热。

而如今的电动车,虽然经过不断改进早已不是前几年续航100km左右的模样,但即便是标定续航300km,对于没有个人充电桩的用户来说,还是比较麻烦。

鉴于电池技术短期内很难实现大幅度突破,人们都把目光聚焦在充电上,目前30分钟便可以将一台续航300km的电动车充电至80%,效率已经算很高,开车出去找个充电桩吃个饭就可以完成充电也不算太麻烦,但这只是愿景,实际呢?

还拿北京的现状来说,目前充电桩分布还比较散乱,部分停车场里的充电桩长期被汽油车所占。而即便停的是电动车,车主将充电桩插上以后,其实电池早已充满,但迟迟不见车主来挪车,资源进一步浪费,导致想要充电的车主苦不堪言。

这种问题如果出现在老旧小区便会进一步发酵,由于空地少的原因,即便是配备了充电桩,也会因停车位紧张而被占用,而且空地数量有效,仅凭一两个充电桩又如何解决小区内众多车主的需求呢?

美好预期与尴尬的现状

随着电动车高速增长的同时,充电桩建设成为了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根据国务院制定出台的加快发展充电设施建设意见中表明,到2025年要满足500万辆车的充电要求,要新建480万个桩,1.2万个站,几乎做到一车一桩。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未来,私人充电桩的需求会很大。

一车一桩才是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基本推动方式,而公共充电桩主要适用于专用车、公交物流车等领域。除了北京等资源紧缺的城市之外,其他地区的消费者私人桩的使用会更广。”

在这美丽的愿景下,充电桩产业开始从2014年起,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全面开放纯电动汽车后市场建设,大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充电桩建设,一大批充电桩公司应运而生。

然而盲目的跟风进入市场,导致违背了消费需求和市场规律。7月31日,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一电动”)发布了公司解散公告,公告称因研发资金投入过多,未能及时转化为效益;因融资方式不当,公司运营财务成本过高。公司近年来持续亏损,已无法继续经营,进入清算程序。

当然,这并不是第一家宣布退出的充电桩企业。

这个曾被资本方看作是“万亿级蓝海”的市场,是怎样的原因使其如今在行业发展初期便进入洗牌阶段?

挡在企业门前的“三座大山”

文章开篇提到目前充电桩使用率低下,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充电桩企业盈利困难,而盈利困难正是部分充电桩企业退出市场的根本原因。

充电桩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模式不清晰这“三座大山”一时间阻挡了大部分企业前进的脚步。除了少数几家领头羊企业已经完成相对完整和成熟的商业布局之外,部分融资难、持续亏损的企业则处于更加尴尬的位置。

容一电动在2016年5月时,公司注册资本仅有3028万元,显然对于需要重资产的充电桩行业略显单薄,但容一电动希望通过抢占充电桩行业的风口吸引投融资以发展相关业务。

而从充电桩的成本来看,一个普通充电桩的建设成本需要2万元左右,快充充电桩则在10万元以上。加之场地租金与运营费用,短期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可成本回报的周期却很漫长。

一位充电桩运营商的高层曾透露道“有的中小企业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红利,选择进入充电桩行业,看上去更像是跟风,本身没有成熟的技术,也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持发展,在市场上根本没有竞争力。”

同时据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没有一家充电桩企业是单纯依靠充电服务来实现盈利的,大都是靠企业其他业务板块的盈利来支撑充电桩业务。

可见,想要进入充电桩行业,就需要背负重资产,面临收益慢,早期盈利难的现状,此时如果没有雄厚资金便很难持续良性发展。所以才出现目前充电桩行业资金实力薄弱或者没有稳定融资渠道的企业,面临生存考验。

充电桩行业进入快速洗牌阶段

当下的充电桩行业因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而起,并且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后市场依旧是片“万亿级蓝海市场”。

而对于这个行业来说,起步阶段的疯狂进入,之后面临发展困难,资金回笼难等问题,不难猜测,留给他们的,无非就是选择退出或并购重组的整合过程。

当然,充电桩市场也并不是一蹶不振,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公共充电桩运营规模超过1000台的充电桩企业共有16家。但由于运营的规模差距较大,大致可分为三个等级。

首先是发展良好的企业,分别是特来电、国家电网和星星充电,特点在于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市场运营规模,且经营状况较好。其中特来电运营充电桩数量达到11.2万个,位居第一,国家电网为5.65万个,星星充电则为4.4万个;中国普天、上汽安悦两家企业的充电桩运营数量均超过了1万个,分别为1.44万和1.26万,处于中游水平;而深圳车电网、特斯拉、比亚迪等其他运营商的规模就相对较小,只保持在几千个充电桩左右。

面对行业未来的发展,相关人士也表示如果单靠充电桩运营,难以带来盈利。

除了技术领先之外,商业模式必须多元且创新。比如行业领头羊特来电所主张的“共建共享”轻资产运营模式,将从充电桩投建型企业转型为充电网运营公司。

未来的充电设施产业应该从发展过程中靠多方合作共同解决,这就需要认真对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进行研究,合理引导产业发展。

充电基础设施产业作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需要两者产业链协同发展,创新研发充电技术、探索充电运营模式、提升充电产业盈利能力才能真正为良性发展夯实基础。

店铺已到期,升级请联系 15923987592
联系我们一键拨号18674001270